陕西宝鸡:聚焦重点群体 社会保障兜底
来源:陕西人社
作为中国“新农保”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宝鸡市近年来坚决贯彻落实部、省社保扶贫工作要求,坚持力度、速度、温度并重,推进社保扶贫。看力度,宝鸡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已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看速度,贫困人口参保人数从2014年的31.1万上升至44.7万,按时足额享受待遇的贫困老人增加4万余人;看温度,全市共代缴保费12.3万人次691万元,全市贫困人口积累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基金超过8亿元。
诀窍在哪里?关键在精准。经过调研分析,宝鸡了解到尚未参保缴费的群众,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心存疑虑,二是经济拮据,三是联系困难,四是异地居住。宝鸡分类施策、有的放矢、合力攻坚,为贫困人口织密社保“安全网”。
01宣传动员解心结,让心存疑虑的贫困群众“放宽心”
宝鸡社保人面对群众参保顾虑,发扬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求千真万确的“五千万”精神,给贫困群众比对算账、现身说法,让他们认识到“缴与不缴不一样、缴早缴晚不一样、缴多缴少不一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很多群众不但打开心结参保,还当起了宣传员。
凤县兴隆场村的残疾老人齐雪梅今年4月从外地迁入该村,经办人员了解到她已经满60岁却没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就给她讲扶贫政策,要帮她申领待遇。一开始,她怎么也不相信有不缴钱还能领钱这样的好事,担心受骗,对经办人员有戒备心、态度冷淡。经过工作人员多次耐心动员,并拉着村里因社保扶贫政策领上了养老金的老人作证,她才同意办理。后来,她和老伴经常对别人说:“宝鸡没钱缴费,也领上了养老金,党和政府的社保扶贫政策咋这么好啊!”
02完善政策降门槛,让经济拮据的贫困群众“缴得起”
一方面,为困难群体保留100元至300元缴费档次,并由政府财政每年为其代缴保费50元或100元。另一方面,对无力缴费的人员,引导动员村集体、帮扶力量和爱心人士,采用捐助方式帮其缴纳保费,并且协调民政、扶贫部门,争取困难补贴资金为其缴纳保费。双管齐下,不但困难群体参保缴费率节节攀升,干部的作风和思想境界也大大提升。
高新区磻溪镇劳动保障所的王瑛等4名经办人员,工资不高,却坚持每年为6户贫困户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她们看来,这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送保障管长远。这样的人和事,在基层还有很多。
03精准比对堵漏洞,让联系不畅的贫困群众“找得到”
贫困人口量大面广、情况多样,做好社保扶贫光靠“腿勤”不行。宝鸡市坚持“信息战”和“人海战”相结合,确保参保、代缴、领待不漏一人。
应用大数据工具,与时间赛跑,先将贫困人口数据与各险种养老保险生产库数据比对筛查,再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人社扶贫平台数据与市扶贫办扶贫信息系统数据、民政低保数据有机整合,建立全市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数据库。不但数据监测、统计分析、锁定对象、分类施策等工作事半功倍,而且对重点人群做到“动态清零”,一些县区还实现佐证资料全部影像化、无纸化管理。面对难以联系到的贫困“隐身人”,与公安、民政、扶贫、教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广泛发动村组干部、亲戚朋友多渠道开展“找人行动”。
04创新手段优服务,让异地居住的贫困群众“不用跑”
自主开发建设养老保险网上经办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参保登记、待遇申领、关系转移等七项主要业务“智能掌上办”。今年克服疫情影响,集中三个月完成全市贫困人员“应参尽参、应代尽代”任务,让贫困群众“一次不用跑”。
陇县温水镇团结村是有名的劳务输出大村,许多贫困人员举家外出,在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经办人员联系上他们和家人,加上微信,远程安装使用手机APP办理参保缴费手续,使他们不用返乡奔波就享受到“快办”服务。
宝鸡市有易地搬迁贫困人员2.8万人,其中符合条件的两万人全部参加城乡居保。贫困户搬迁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宝鸡社保部门采取“台账两头建,经办双服务”的办法,为每个安置点新设或就近确定劳动保障站,让搬迁居民在原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两头都能享受服务。南坊新城小区是全市最大的搬迁点,居民来自全县七个镇六十多个村,他们是最早感受到快捷便利的群体。从大山里搬过来的田俊武老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住在城里小区,有个大厅专门给咱这不识字的老人办养老保险。我在家门口领钱,对着手机点点头就年检了。回到老家,村上的社保人员也经常过问,操心得很,方便得很!”
一路艰辛一路汗水,令人欣慰自豪的是,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故事背后是贫困群众的幸福和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