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渭南市树典型案例强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渭南发布

11月18日上午,渭南市召开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宣传推介我市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探索总结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的好模式、好成效。

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主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苏新会介绍全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典型案例的好做法及成效。华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韩佩,白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旭东以及临渭区、蒲城县、澄城县、富平县乡村振兴示范县镇就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

全市评选出首批乡村振兴69个典型案例

“今年4月份以来,渭南市委农办围绕巩固脱贫成果类、乡村振兴综合类、产业振兴类等7个主题,组织开展渭南全市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过广泛征集、逐级推荐等工作环节,评选出69个典型案例并编撰成册。”苏新会说,其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类16个、乡村振兴综合类10个、产业振兴类13个、人才振兴类6个、文化振兴类8个、生态振兴类7个、组织振兴类9个。这次征集筛选的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把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期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全域全面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的做法,又有聚焦某一类型点上破题、带动全面创新。

创新为乡村产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在产业振兴方面,白水县围绕建设全国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白水苹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白水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方案》,围绕‘苗木供应链、种植生产链、加工流通链、销售消费链、创新链、安全监管链、服务链、苹果关联’8条产业链。建成全国首个专业化苹果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和2000亩国内领先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据白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旭东介绍,全县紧扣果品质量这个核心竞争力,制定了全省首个苹果生产地方标准——《白水苹果标准综合体》突出创新驱动,紧盯苹果生产技术最前沿,建设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培训实训、苹果大数据分析应用、机械智能化操作、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白水苹果未来园,打造中国苹果新标杆。

“打造了20个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下拨253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抓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全区135个村(社区)核清资源性资产126万亩,经营性资产900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98182万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1829人,成立了135个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据华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韩佩介绍,其中华州区杏林镇将村内闲置资产整合盘活、改造提升为标准化厂房,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招引轻加工企业租赁入驻,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同产业发展一体推进融合发展

临渭区下邽镇以小葡萄“串”起大产业,按照产业规划新蓝图,推动葡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农旅融合,带动镇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临渭区下邽镇镇长罗铮介绍,下邽镇加快葡萄产业转型升级,22栋连栋薄膜温室大棚成为新的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北七村、柳园村、春光村三大现代化葡萄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农业控制中心2个。不断推广研发新品种,为延长葡萄产业销售周期,推动葡萄产业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生产,形成专业化的果园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加工葡萄旅游、康养新模式,打造宜居宜游宜养新发展格局。

“蒲城县紫荆街道办通过‘一拆二绿三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扮靓乡村‘容颜’,为全面推进生态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据蒲城县紫荆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李小辉介绍,投资600万元重点实施了贾荆路、尧堡路、天阳大道三条全长23公里主干道路肩的覆土植绿,投资200万元对24个村庄的边角地、撂荒地、废旧宅基地等进行平整、见缝插绿,投资150万元对蒲城东高速入口黄家段进行平整绿化,投资800万元实施洞耳等4个村绿化工程,组建专职管护队伍,领导干部分片包抓、一月一考评,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组建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专班,全面推广“一宅变三园”模式,因地制宜、因势造景,探索“休闲广场+共享菜园”分块治理模式。

坚持群众路线,让“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成为乡村注脚

“富平县宫里镇大樊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带领群众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发展富民强村的小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据富平县宫里镇大樊村党支部书记惠春侠介绍, 规范“三会一课”和“党员统一活动日”“521”民主决策等制度,切实加强党支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先后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把金银花栽植定为全村致富增收的新产业,累计投资880万元建成千亩金银花产业园区,完成园区配套设施,年收益300余万元,可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近1000余人。此外,积极开展“怀德生日会”“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推进文明家园创建,群众文明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据澄城县交道镇副镇长陈华介绍,澄城县交道镇北社村围绕“领航帆”“守住形”“留住魂”“定盘星”的工作思路,采取走访老党员、翻阅历史资料、问询相关人士等方式,挖掘北社村的红色历史文化,收集整理红色事迹。先后建设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配备的农家图书全部免费向村民开放,成立了村志编纂委员会,多方收集历史资料,顺利完成村志初稿编撰工作。并对闲置窑洞进行利用,建成七面窑火锅城,对传统“三八”席进行改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苏新会说,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将身边的典型转化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动力,形成共学共勉、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把乡村振兴工作成效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检验,上下一心,协同发力,为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贡献“三农”力量,为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