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疫情反扑?!疫情最新情况同步;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

来源:易周刊

01截至5月1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5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浙江8例,上海6例,广东4例,湖南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例(辽宁3例,安徽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91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94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872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1601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502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355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24例(出院11525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0例(出院49例),台湾地区1682例(出院1116例,死亡12例)。

国家卫健委:已派出工作组赴辽宁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国家卫健委已经派出工作组赴辽宁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5月15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4例,本土病例4例(均在辽宁)。

辽宁: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营口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5月16日0时至12时,辽宁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沈阳市报告。5月16日12时至19时,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为营口市报告。

沈阳:5月15日19时至16日15时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沈阳市和平区文艺路艺园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营口:鲅鱼圈临时关闭全区所有个体诊所。

安徽:六安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5月16日下午,安徽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自2021年5月13日发现疫情,截至16日12时,六安市裕安区、合肥市肥西县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六安市裕安区确诊病例5例(含16日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合肥市肥西县确诊病例2例。所有的感染都是由摄影培训活动引起,集中在六安市裕安区的某某影楼和肥西县的某某酒店。

六安、合肥全员核酸检测已出结果中除报告确诊病例外均为阴性。

六安:急寻滴滴司机白师傅及5月8日乘坐D3058车次12车的乘客。(联系方式:裕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64-3267130。)

六安市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首诊负责制被处理。

金安区4家医疗机构截留发热患者责令停业整顿。

02这些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会议决定,

一是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备付期限在1年以上的统筹地区,今年可对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按不超过上年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60%返还。

二是将去年实施的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和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及发放失业补助金和临时生活补助、支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等政策延续至今年底。对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

三是促进市场化就业,加大对“双创”的政策支持,推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促进高校毕业生自强自立、就业创业。

03好消息!这些企业到2023年底免征企业所得税。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印发《关于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公告》。《公告》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

04推动放开2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

一是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

二是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责任,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

三是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好的环境。

05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会议确定,

一是引导民航企业与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应急贷款政策。加强对文旅企业及线下零售、住宿、交通运输等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定向金融服务。继续做好对制造业升级发展的融资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强小微金融服务。试点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评价体系,提高融资便利度。支持发行不低于300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确保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实现增速、户数“两增”,确保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做好区域融资支持,促进相关地方改善营商环境和金融生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

06医保谈判药品可通过定点医院、药店购买享受同样报销待遇。

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将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即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医保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供应保障范围,并实行与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政策。

患者今后可以在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买到降价后的谈判药品,并且同步享受一样的报销待遇。《指导意见》明确将对谈判药品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将临床价值高、需求迫切、费用高的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

07惠企政策来了!四部门部署做好今年降成本重点工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将重点组织落实好8个方面19项任务。包括: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持续降低企业用网用云成本;

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提高水电气暖等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

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等。

08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有时间表了。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

2021年底前,各省份60%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医疗机构,各统筹地区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每个省份至少有一个统筹地区实现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09今年全国将发放1000万张职业培训券。

职业培训券是人社部门依托电子社保卡,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的电子券,具有认证、结算、管理等功能,是人社部推出的便民利民新举措。今年我国将大力推行职业培训券的发放和使用。

人社部将依托电子社保卡,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具有认证结算等功能、同时精准对接培训资源的电子凭证。计划全年发券1000万张,用券100万张以上。

10北京青年报评论:工伤认定应遵循“弹性相关”原则。

5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起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

5起案例中,包括一起男子受指派参会返程突然昏倒抢救无效死亡引发工伤认定争议案。

这起案件的争议其实是个“传统争议”——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发病后,过了48小时的“工伤认定期”,死于医院,算不算工伤。

对于“传统争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采纳了同级检察院的抗诉意见,做出了“不传统”的再审判决,通过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认定劳动者梁某某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突破了“48小时后死亡不算工伤”的僵化思维定式,依据法理和情理拓展了工伤认定“死亡时间”的维度,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从当地人社部门不予认定工伤,到一审法院支持认定,再到二审法院不支持认定、广西高法驳回再审申请,最终两级检察院以抗诉方式推动广西高法支持工伤认定,这起案件多次反转、一波三折,而案件来回拉锯的过程,也是对工伤认定法律适用的辩论、磨合、优化、提升的过程。

近年来,对有关工伤认定的岗位、场所等要素的定性出现了“扩大解释”的趋势,多起劳动者在家或其他非传统办公场所涉“工”死亡的情形顺应这种趋势,围绕工伤认定的“死亡时间”也应执行“弹性关联”或“弹性延展”原则,即劳动者在相关办公场所或办公关系中发病,经过高强度抢救治疗周期或持续生命支持后死亡,虽死亡时间距离发病时间超过了48小时,但仍应定性为“视同工伤”。如此才有利于破除救与不救的伦理困惑,让工伤认定的范围覆盖到更多实质工伤情形。

11上海:今年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表示,为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经过认真测算和总体研判,决定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失业保险继续执行1%的缴费费率;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继续阶段性下调20%,实施期限均延长到2022年4月30日。这也是本市连续第5年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连续第4年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