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才是最佳业绩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三五”成就巡礼
来源:安康日报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承担着全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管理及服务职能的主要民生部门,“十三五”期间,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既有过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定和勇毅,也有过千帆竞渡、寥廓江天的浩荡和豪迈。这五年,他们连续2年获评全省人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单位”,始终位列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格次,并在2019年被中组部、中宣部授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助力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
从“想就业”到“就好业”
——就业创业交出幸福答卷
今年乘坐“直通车”到东莞务工的贫困户谭欢,逢人就要唠嗑,“年初多亏了政府免费的直通车,把我送到厂上来上班,还发口罩和干粮。”在西安务工的刘详羽同样心怀感激,从修脚师技能培训班毕业后,他分配到了西安郑远元修脚店上班,如今每月工资已拿到了4000余元。
“这次就业招聘会就在咱们社区,你可一定要参加啊。”一大早,汉阴县中坝村村民黄军就接到了村上的电话,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在自家门口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满脸笑容地说:“等我把家里事情安排好后,就要到江苏务工啦。”
不同的就业场景,却是同样的幸福故事。“十三五”期间,安康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48万人,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由“十二五”末的18.05万人增至21.23万人,城镇职工在岗人数由16.51万人增至21.23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5.32万人。劳动者就业新能力不断提升、就业新空间不断拓展、就业新环境持续优化、就业新支撑成效明显。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收入不断提升、质量越来越高。
政策体系全面完善。5年来,安康市陆续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在疫情期间又迅速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9条政策措施等多项稳就业举措,精心构建创业就业“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为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快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创业带动成效明显。5年来,安康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累计发放1.7万笔、24.3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区)40家,开展创业培训2.95万人次,各类市场主体由“十二五”末的12.6万户增长至20.5万户,带动就业超过29.7万人。2017年安康成功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
重点群体实现充分就业。5年来,安康市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复转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市累计支出12.65亿元就业补助资金,专门用于就业援助、创业扶持、载体建设等各类就业创业工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1041期,累计扶持3.5万失业人员、1.34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助3212.3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就业创业载体覆盖城乡。5年来,安康市坚持制定好、运用好、落实好各类就业创业载体扶持奖励政策,建立起覆盖市、县(区)、镇、社区(村)的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17个、150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示范基地、40个示范镇和384个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1217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58人。
劳动者技能水平显著提升。5年来,安康市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城乡群众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将未就业有培训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畴。全市技能型人才由10.94万人增至17万人,累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5.25万人次,挖掘培育能工巧匠1.92万人,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建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1名高技能人才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2017年以来,安康市人社局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持续深入推进人社扶贫工作。至“十三五”末,全市42.4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就业创业39.66万人,19.61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63.05万名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紫阳修脚师”技能扶贫培训、创业培训“白河经验”、“旬阳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等就业扶贫经验获得中省关注。
从“稳定器”到“调节器”
——社会保障铺就暖心底色
“现在的服务可真好啊!”汉阴县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中心工作人员上门为李德金做生存认证,这让老人十分感动。而搬迁入住宁陕县城关镇幸福安置点的张大爷同样感慨,“现在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真的很方便,只需要到我们迁入地的镇社保经办工作人员那里交资料就行了,少跑路还不花路费。”
“是政府这9万块钱补助,给了我们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信心!”汉滨区新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今年年初,这家企业坚持员工不减、薪资不降、福利待遇不少,7个工作日就领到了汉滨区人社局拨付的9.1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补助,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十三五”期间,安康市坚持统筹推进社保事业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优化经办服务功能,基本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参保范围持续扩大。5年来,安康市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落实扩面促进政策,确保各项法定人群应保尽保,不漏一人。至“十三五”末,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3.82万、22.07万、17.11万、12.3万人,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66%,63.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参保待遇逐年提高。5年来,安康市坚持将落实和提高参保人员社保待遇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逐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十三五”期间,安康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15年的80元提高到115.5元,增加35.5元,增幅44%;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从“十二五”末945元提高到1440元,增长495元,增幅52.4%;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6连增”。
援企稳岗有力推进。5年来,安康市坚持把落实好稳岗返还政策作为助力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举措,积极落实疫情期间中省“免、减、缓”各项社保降费政策,形成了企业发展和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完善的良性循环格局。全市累计减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3.11亿元、失业保险费3675万元、工伤保险费3892万元;向1382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41亿元。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5年来,安康市依托“互联网+人社”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契机,将养老经办核心业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社会保障卡和手机APP深入融合,打造“一主一卡两翼”智慧社保服务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五个不出村、服务零距离”示范村1850个、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网点2569个,为74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备兼职信息员677人,基本实现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生存年检、权益查询等五项经办业务村级办理全覆盖。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人才强市梦想触手可及
人才工作关系国家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十三五”期间,安康市坚持将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放在首位,不断优化服务、加大培育、大力引进、搭建平台,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真正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发展优势。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2.8万人,增加2.99万人,全市企业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5730人。
政策基础更加牢固。5年来,安康市先后制定提请出台《安康市大力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优秀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安康市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人才引进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新政,配套印发了《安康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才强市战略搭建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人才总量有了较大增长,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逐步改善。
引才渠道更加宽广。5年来,安康市扎实推进“百名硕博进安康”工程、柔性引才、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引进工作,严密组织事业单位统一招聘、医学类本(专)科生定向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及基层“三支一扶”招募工作。全市累计考录公务员694名,招聘事业单位人才1.18万人,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等高层次人才和特殊紧缺人才576名,柔性引进两院院士9人、博士研究生25人。
人才培养更加有力。5年来,安康市认真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分级分类扎实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四类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和专家工作站建设。全市累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上百期,培训人数达到8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参训率达50%。全市1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次、省级中青年专家3人次、“三五人才”12人次、重点领域拔尖人才2人次、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人次、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1人。
人才激励更加精准。先后出台《贯彻落实鼓励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市直部门公务员平时考核奖励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关爱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引导建立导向鲜明、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和奖励制度,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激情不断迸发。
从“政府引领”到“全民共建”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近日,镇坪县牛头店镇国庆村村民刘某将一面印有“工人阶级的保护神 劳动者的缔结者”的锦旗送到了镇坪县人社局劳动监察执法大队,对劳动监察执法大队为他们讨回血汗钱表示感谢。而就在不久前,汉阴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也收到了印有“为农民工讨薪尽职尽责”的锦旗,这是农民工石小明在拿到被拖欠的6万余元工资后,亲手送上的“心意”。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十三五”期间,安康市全面落实中省市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要求举措,着力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建立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资关系日趋稳定。5年来,安康市积极推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和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持续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为规范企业用工提供有力保障。全市各类用工单位累计新签、补签、续签劳动合同3.6万人次,各类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由96.3%上升到97.2%。同时在全市设置劳动保障监察网格12个,采集用人单位基础信息近1100家,在132个镇、街道办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在110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和应急处置能力极大提高。
治欠保支成效明显。5年来,安康市持续加快推进“321”工作机制建立,形成从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日常监督监管、突发问题处置、企业信用惩戒等一系列治欠保支长效机制。全市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6353家,为16490名劳动者追发工资21470.3万元。全市126个在建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项制度”实现全覆盖,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争议处理便捷高效。5年来,安康市坚持从源头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矛盾,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市级预防调解综合示范点,建成调解组织389个;创新实施“互联网+调解”工作,建立劳动人事争议线上调解机构11个、调解组织161个,线上调解员299人。全市累计受理仲裁案件4084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7亿元,结案率达到99%,调解率超过60%,累计在“互联网+调解”平台受理在线申请案件80起,涉案金额340万元。
从“毛娃娃”到“金窝窝”
——新社区工厂实现跨越发展
5300元、5615元、7936元……翻看着最近3个月的工资单,汉滨区吉河坝社区安康浦辰毛绒玩具厂女工封怀兰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们老家是雷河村的,不过那时村子没现在好,没有工作让我们这些家庭妇女干。现在不一样了,家门口有个工厂,可以干点儿活,老人、小孩也照顾了,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工资。”在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安康新忆安玩具有限公司做工的孙甲兰,一边熟练地缝着毛绒玩具,一边说着家乡这几年的变化。而3年前从山大沟深的村子搬出来的张运弟,眼瞅着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开工,就赶忙报名。现在她在厂里做毛绒玩具,每月能挣2000多元,张运弟的眉头舒展了,“这好日子,以前哪敢想哟!”
如今,像这样的社区工厂在安康已经遍地开花。“十三五”期间,安康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依托1364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兴办以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和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社区工厂,让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探索出一条“建设新民居”“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有效路径。一举破解了54万多贫困群众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难题。通过新社区工厂,农民转变为工人,再从产业工人转变为城镇居民,实现“搬出来”到“富起来”的嬗变。
“十三五”期间,全市已累计建设新社区工厂691家,吸纳就业20759人,其中贫困人口6208人。建设毛绒玩具企业446家(点),吸纳就业10931人,其中贫困人数2941人。新社区工厂年总产值达到33.9亿元,其中毛绒玩具产值20.86亿元;新社区工厂累计出口创汇10618万元,其中毛绒玩具出口创汇9683万元。新社区工厂贷累计发放75户96笔,累计投放额达8924万元,覆盖10县区133个社区177家新社区工厂。
人民满意才是最佳业绩。回望过去5年,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担当作为、坚持持续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断在大格局中展现人社责任,在大视野中践行人社精神,在大发展中体现人社胸怀,在大担当中呈现人社力量。“十四五”期间,全市人社部门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对人社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安康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