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稳就业 促发展 交出幸福民生答卷

——陕西省人社厅推动“十三五”稳就业惠民生工作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回望过去的5年,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陕西工作提出了“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要求,为陕西织密扎牢民生幸福网指明了方向。

5年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主线,牢牢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推动人社领域深化改革,一项项稳就业、惠民生的政策措施陆续实施;一张张强保障、优服务的“民生清单”不断延展,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5年来,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效明显,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待遇水平逐年增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劳动关系日趋和谐稳定,依法维权基础更加坚实;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服务功能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回望“十三五”是为了更好地阔步前行。全省人社系统将坚守“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承诺,以民生为底色,书写未来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切实解决民生小事,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

就业是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努力实现大就业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安居乐业,才能人心思定,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十三五”期间,我省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培育就业新能力、拓展就业新空间、营造就业新环境、提供就业新支撑,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创新思路,改进方式,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对我省2018年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工作予以督查激励。

5年来,我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35.41万人,“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16.54万人,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220万人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政策引领

坚持筑牢稳定就业根基

5年来,我省持续出台就业惠民政策分类施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守住了经济基本盘,保住了社会基本面。

“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我省千方百计稳就业,顺民意,得民心。“十三五”期间,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适应经济新形势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春节后农民工返岗复工带来动员难、组织难、防疫难等问题,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省人社厅闻令而动,用足用好各项就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民工返岗复工工作。通过实施“点对点”运送服务保障、返岗复工帮扶计划、及时跟进就业支持政策等工作,让政策举措应出尽出,拓岗办法能用尽用,全力以赴减负、稳岗、扩就业。通过努力攻坚,我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民工返岗复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省政府领导在国务院稳就业视频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务院农民工办2次通报表扬我省“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保障工作。

随着一系列就业政策的实施,有技能、有事干、有钱挣成为群众的生活“底色”。生活条件好起来,“钱袋子”鼓起来,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加迫切,群众劳动创业愿望越来越强烈,奋斗精神也越来越足,人们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准施策

全方位拓展就业服务平台

5年来,我省就业服务趋向精准。借助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业见习岗位,高校毕业生加快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支持1365家社区工厂、1120家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促进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走上干事创业的舞台;针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贫困劳动力等各类群体,扎实开展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各类劳动者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毕业生离校前,省人社厅主动靠前服务,将服务延伸到校园。根据高校需求,组织开展“人社厅(局)长校园行”“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校园行”“大学生创业明星校园行”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及线上就业指导云课堂活动,重点宣讲就业形势、就业创业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毕业生离校后,全省人社部门针对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登记服务,发送政策清单,组织专项招聘,开展就业见习,提供人事代理等服务。近年来,围绕未就业毕业生技能提升和职场锻炼,进一步深化就业见习服务,搭建全省就业见习线上服务平台,促进见习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将16岁至24岁失业青年全部纳入见习范围,引导国有企业提供岗位吸纳毕业生见习,为积极留用见习生的企业,发放见习留用补贴。2016年以来全省共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10.29万人,每年均在2万人以上。

2016年—2020年,注重下沉基层送服务,组织开展适应农村劳动者特点的招聘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500余万份,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千余场,提供各类岗位近百万个。各地着眼提高人岗对接实效,主动下移工作重心,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广场、车站、学校、景点、企业、工场、商场、孵化基地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让广大群众得到家门口的就业服务。与此同时,为坚实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单纯参训到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转变,累计培训44.81万人次;推动就业脱贫向创业致富的转变,帮助1.51万贫困劳动力创业增收;积极应对疫情稳岗扩岗保就业,推动131.14万人返岗复工。通过跨省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同向发力,累计扶持贫困人口外出务工202.21万人,就业扶贫投入少、见效快、管根本的作用充分发挥。

为推动大众创业,切实推进以创业促发展、富民生、带就业,不断增强倍增效应。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的创业就业服务新格局,累计认定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93个、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个,引导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投资建设创业孵化基地518个,基地内在孵创业实体1.47万个,带动就业11.64万人。实施陕西省百县千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创建行动,从2019年开始,在全省建立制度健全、机制灵活、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标准化创业中心,面向各类创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县、镇两级标准化创业中心732个(县级114个、镇级618个),年底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将达到1000个左右。

创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对贫困创业人员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取消反担保,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共建成信用乡村367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亿元。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健全担保基金补充机制和财政贴息分担机制。从2016年到2020年9月,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8万笔、248.52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9.31万人,带动就业63.72万人。

创新形式

持续推进就业高质量发展

5年来,我省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就业平台更加完善。我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通过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激活灵活就业市场,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的信息化,涉及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更是改进服务质量和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措施。

5年来,不断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长足发展。先后完成省级集中的业务应用系统、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就失业登记、创业补贴、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等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均已实现线上申报、线上审核、线上办理。公开发布人社新政办理流程图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政策人社服务指南,编制形成人社系统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

按照“纵向省市县贯通,横向多部门互联”“努力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的要求,初步建成“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包括覆盖城乡2304万名劳动力基础数据库、动态分布监测模型和“秦云就业”小程序3个部分。目前,可提供问政策、找工作、查社保、保权益等13类95项服务事项。

促就业、保民生,助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省着力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精准帮扶、创新服务手段入手,持续推进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有力支持广大劳动者找到一份好工作,托举起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创业寻梦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十四五”大幕将启。展望新征程,“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愈加丰富、层次不断提升,省人社厅将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实现充分就业,以高质量人社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稳稳地托起民生幸福梦。 (陕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