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精准施策系统推进全面促进就业扶贫落地见效
来源:铜川日报
脱贫攻坚以来,铜川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立足我市实际,对标对表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就业扶贫,全面提升就业扶贫质量,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意愿劳动力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目前,全市共有贫困劳动力32870人,已就业32652人。其中:转移就业20419人,涉农就业11858人,375人成功创业。
在开展就业扶贫工作中,铜川市人社局五大举措助力脱贫。一是加大宣传引导促进转移就业。发挥村级就业扶贫信息员作用,登门入户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问需求,每月至少上门一次,每次至少推荐5个就业岗位信息;设立71名人社服务专员,在全市重点项目、园区、景区征集就业岗位信息,闭合“企业+岗位+信息员+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服务链条;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公众号、抖音等全媒体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岗位信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引进汇丰、易通等国内知名品牌人力资源机构,并大力扶持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机构发展,搭建起了转移劳动力社会平台。2016年以来累计引导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2392人次。二是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建设社区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将箱包制造、毛绒玩具生产、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加工作为我市社区工厂建设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全市社区工厂建设。目前,已建成55家社区工厂,吸纳就业132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45人;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56家,吸纳1661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596人。三是开发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对5117名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占贫困劳动力的15.5%。其中特设公益性岗位2628人,公益专岗340人,生态护林员1557人,卫生监督员281人,保洁员311人。四是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对留守务农的贫困劳动力,围绕中医药、果蔬、畜牧、农家乐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对外出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推进“五位统筹”培训模式,促进贫困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全面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鼓励各类吸纳贫困劳动力较多的企业、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开展以工代训,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2016年以来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20270人次。五是完善网格化体系精准帮扶就业。完善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就业扶贫组织体系和领导包抓区县、干部包抓村组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在全市359个行政村设立459名就业扶贫信息员,调动359名人社系统干部包抓359个村就业扶贫工作,每月进村入户开展就业服务。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采取“一人一策”,实行就业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清零。
就业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一是脱贫攻坚普查成效显著。通过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开发、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等举措,加强就业帮扶力度。在8月份结束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中,我市就业服务享受率为99.26%,位列全省第一。二是就业扶贫信息员作用发挥明显。就业扶贫信息员主要负责贫困劳动力就失业信息采集、数据动态更新、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宣传、就业岗位推荐、组织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工作,成为了就业工作中一支坚强力量。今年9月国家人社部评选出的就业扶贫优秀案例,全省共两个案例入选,我市的就业扶贫信息员获此殊荣。三是社区工厂建设初具规模。先后出台了《铜川市社区工厂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2年)》《铜川市支持社区工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已落实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社区工厂各项补贴748万元,社区工厂箱包等产品已纳入扶贫产品目录,在市、区(县)两级政府强力推进下,社区工厂在助力脱贫攻坚、就业困难人员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四是加强贫困劳动力就业监测。搭建农民工实名制数据库,库内录入全市农村劳动力189360人,通过数据库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监测力度,完善监测户、边缘户、回流贫困劳动力台账,及时跟踪精心服务,对重点监测户和非贫边缘户中失业的劳动力通过就业扶持政策进行及时帮扶,对其中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及时就业动态清零。本报讯(记者 段海洲 通讯员 辛治国)